
财联社 4 月 17 日讯(编辑 李响)今年以来,随着股票市场逐步复苏,券商密集发布融资公告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。
Wind 数据显示,截至 4 月 16 日,52 家证券公司境内合计发行 200 只债券,境内发债规模合计达 3405.98 亿元,与去年同期 3056.97 亿元相比增长 11.42%。
此外,包括广发证券、中信建投、中信证券、申万宏源等 4 家券商发行境外债 15 只合计 14.88 亿美元,较去年同期 8 只 7.22 亿美元已经翻倍。
财联社注意到,相较去年同期发债规模前三的国信证券(246 亿)、中信证券(244 亿)和国泰海通证券(201 亿)相比,今年前三分别是华泰证券(282 亿)、广发证券(275.6 亿)、中银证券(274 亿)在发行金额和数量上均有所提升。
从发行品种上看,短融为券商主要的融资方式。Wind 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,券商合计发行 69 只短期融资券,发行总额达 1087 亿元,占总发行量的 31.91%,同比去年大幅增长 54%。
值得注意的是,自 2021 年 9 月券商短融发行新规实施后,券商短融的期限与交易所短期公司债保持一致,由原来 91 天调整为 1 年(含),券商短融的存量数量也在持续上升。"新规后发行人的短融发行期限选择灵活性大幅增强,可根据市场利率水平调整发行期限,同时也对发行人的久期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",有业内人士表示。
国泰海通固收分析师王宇辰表示,按照监管规则,到期期限在 3 年、2 年、1 年以上的券商次级债,分别按 100%、70%、50% 的比例计入净资本,对于期限 1 年以上的次级债可用于补充证券公司的附属净资本,提高其资本充足率和抗风险能力,而 1 年期以下的次级债则主要用于补充流动性资金。
以目前存量债券规模最大的国泰海通证券为例,目前国泰海通证券存量债券 2438 亿元,其中期限在 1 年期以下的共 7 只合计 265 亿,多在近一年完成融资,融资成本多在 2% 以下。4 月 7 日晚间,国泰海通公告称,收到中国证监会批复,同意公司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 600 亿元公司债券的注册申请,目前包括国泰海通、中泰证券、南京证券、东方财富证券等多家券商次级债发行获批注册申请。
中信建投非银首席分析师赵然分析称,在股票市场处于强市环境时,券商发行债券多以新增发行为主,主要用于满足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;在弱市环境下,券商则主要以维持债券存量规模为目标,此时债务置换在债券发行中所占比例较高。
不过对于二级市场而言,华泰证券固收团队此前研报分析称,券商次级债条款优于银行次级债,但流动性偏弱,目前券商次级债信用利差已处于历史低位,期限利差、等级利差均较窄,挖掘空间有限。
